在某外卖平台,某茶已经将“轻负担推荐”菜单放置在了除“时令上新”以外第二置顶的位置。在“多肉葡萄”这一产品的介绍中,商家称,一杯推荐冰量且不另外加糖的“多肉葡萄”,小于一个400克左右梨的热量。并提示称,如选择原创零卡糖,遇酸性水果会产生泡沫,属正常现象。在“轻负担推荐”这个选项里共有30余款产品,以果茶居多,也有少量奶茶产品。顾客可自由选择的甜度,包括不另外加糖、少少少甜等5个选项。顾客可选择的糖,包括常规糖和零卡糖。某雪的外卖菜单同样把“轻负担春茶香”放在了重要位置。在一款名为“霸气杨桃玉油柑”的产品介绍中,商家称热量约等于一个苹果。为了让用户满足味蕾且不增加负罪感,品牌首创罗汉果糖为代糖。
某亦也在3个月前打出了“全系零奶精、好料更健康”的全新宣传语,试图先行挤上“健康奶茶”赛道。其他茶饮品牌也纷纷推出蔗糖换零卡糖的选项。
最先发现此类消费者需求的是各平台的测评博主。打开某书,关于“奶茶热量测评”的笔记有2万余篇。博主们扒出了各个品牌奶茶的热量。打开这些笔记,基本每个品牌都有低卡榜单以及热量炸弹榜单。根据薄荷健康提供的数据,一杯高热量的奶茶热量将近600大卡。而一个标准体重的成年女性,每天需要的基础摄入量约为1400大卡。也就是说,一杯高热量奶茶的热量比成年人一顿饭所需要的热量都要高。在这些测评笔记下面,总能看到网友对奶茶热量的惊叹,“怪不得我会胖,一杯奶茶抵一顿饭”“天天喝奶茶,怪不得肚子大”。
各大茶饮品牌随后也看到了用户需求。今年初,某雪发布《2023年用户爱茶报告》,提出“更高频”“更划算”“更低糖”“更爱线下空间”为四大关键词。报告数据显示,去年63.3%的某雪用户选择“少甜”,较前一年上升10%。某茶《2023年度报告》则显示,去年,某茶还推出了首款新茶饮专用奶,蛋白质含量为3.8g/100mL,比普通牛奶高出27%,并且公布了60多款产品配方原料信息,70多种原料溯源信息。
茶饮品牌掌握的数据显示,消费者对“健康茶饮”的需求正越来越强烈。如何让更多的人看到“健康茶饮”的存在且愿意为之买单?茶饮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对热量要求更为苛刻的健身人群。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显示,2022年中国的健身人群数量已达3.74亿人。其中,26—35岁的消费者是健身消费的主要人群,占全国健身消费者人数的41.01%。可以说,这一年龄区间与茶饮品牌的消费者群体重合度很高。更为契合的是,健身与茶饮通常都由一二线城市兴起,而后逐步下沉。取得健身人群的认可,就等于取得了重视热量摄入人群的认可,有利于茶饮品牌把握更广泛的消费群体。
让茶饮品牌关注“健康”营销的另一个原因,可能与现制酸奶品牌的崛起有关。现制酸奶的迅速崛起,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茶饮品牌一家独大的局面,也夺走了一部分重视热量摄入的年轻人。毕竟,现制酸奶品牌才是健康及健身营销的行家。在“健康”营销这一赛道上,酸奶品牌已经抢跑,并且以更精准的产品和营销,持续强化收割健身人群。
2022年,连锁酸奶品牌异军突起,茉酸奶、Blueglass等强势占领市场,创下了一个个新的商业奇迹。动辄30元的定价并不能阻挡品牌拓店的脚步,消费者始终在追求更好的奶、更少的糖,甚至不惜付出更高的价格。当咖啡、奶茶品牌在2022年开始纷纷降价的时候,热爱健康的人群却在今年为均价40元的酸奶排起了长队。
酸奶饱腹感更强,适合做代餐,现制酸奶成为茶饮市场无法忽略的新动向。以Blueglass为例,品牌在营销上也始终围绕健身标签,通过签约户外运动类“关键意见领袖”为品牌大使。海报渗透骑行、瑜伽等多个运动场景,并持续不断地举办户外活动打造品牌社群,在营销上颇有“饮品界的lululemon”的势头。
可以看出,茶饮品牌消费者的选择正在趋向于理性。为了健康或者身材保持的目的,消费者正在放弃一部分口感和味道。与此同时,政策也在向健康倾斜。在上海开始试点饮料分级制度之后,整个茶饮界除了更健康这条路,似乎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。随着各品牌加码“健康茶饮”赛道,政策的健全完善,“健康茶饮”的想象力或许可以更多一点。这样一来,消费者的选择也会更多一点。